6月8日,第十一个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,《中国工商报》《中国医药报》《中国质量报》三报刊发《传递市场信任 服务市场监管——国家认监委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发展综述》,全文如下:
传递市场信任 服务市场监管
——国家认监委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发展综述
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、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,是国际通行、社会通用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。
2001年8月29日,伴随着中国入世的脚步,国家认监委成立,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认证认可体系。多年来,国家认监委深入贯彻中央深化改革部署,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,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,加快推动我国由认证认可大国向认证认可强国转变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对认证认可工作高度重视。兑现“入世”承诺,我国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认证认可法律体系、制度体系、组织体系、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,结束了政出多门、多头管理的局面,建立由30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,组织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。2018年1月17日,国务院专门印发《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》,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做出顶层设计,为新时代认证认可工作指明了方向。
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的部署,国家认监委扎实推进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、整合绿色产品认证标识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转产品认证管理等中央重点改革任务,放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准入,改革完善认证机构审批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制度,有效激活了市场发展活力。
围绕保护消费者利益,国家认监委切实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市场准入管理,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;围绕绿色、可持续发展,大力推行节能低碳环保认证认可制度,积极探索有机认证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;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,推行高端品质认证,实施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工程,构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,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培育区域质量品牌,带动了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;围绕“放管服”改革,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铁路、消防、安防、司法鉴定、知识产权保护等认证认可制度,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。
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方面,国家认监委全面加入了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,对外签署了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18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,发布了《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愿景与行动》,与30多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,担任国际认可论坛(IAF)、国际人员认证协会(IPC)主席等一系列国际要职,主导制定国际认可发展战略并建立LED认证、服务认证等国际认证制度,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0%以上的经济体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认证认可活动已全面覆盖国民经济所有门类和社会各领域,共有认证机构403家、检验检测机构33235家;国家认可的各类合格评定机构9000多家,从业人员114万余人,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值突破2300亿元,成为生产性服务业、高技术服务业、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。我国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75万余张,获证组织60万余家,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,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作为重大改革举措,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,统一管理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工作。未来认证认可将在市场监管新体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,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——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,增加市场有效供给;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,提高市场监管效能;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,营造市场良好环境;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,提升市场开放水平。
>